分類: 能源新聞
睡前好好的,睡醒就腦梗死了,這是爲什麼?
腦卒中,老百姓叫中風,簡單地說就是腦血管出了問題。
腦卒中分爲出血性腦卒中和缺血性腦卒中,下文將主要介紹缺血性腦卒中。
一、缺血性腦卒中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缺血性腦卒中,也叫腦梗死,是指腦血管供應的動脈發生了堵塞或者閉塞,導致了神經功能障礙。
缺血性腦卒中的病因有五大類:
第一類是大動脈粥樣硬化,顱內大血管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血管狹窄,導致了缺血性腦卒中。
第二類是心源性栓塞,一般是病人有心臟病,比如房顫、心臟瓣膜病等,心臟的血栓脫落後堵塞了腦動脈,導致缺血性腦卒中。
第三類是小血管病變導致的,醫學上也叫分支動脈疾病,是很小的動脈堵塞導致病人腔隙性腦梗死,或者是小竈性的腦梗死。
第四類是其他原因,比如動脈夾層、動脈炎,或者動靜脈畸形,血管病變導致了缺血性腦卒中。
第五類是病因不明的,即病人發生腦梗死後做了所有的檢查,找不到原因,最後就歸到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腦卒中。
臨牀中,兩種類型的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率很高,約佔70%-80%,出血性腦卒中約佔20%-30%。
二、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有很多,有些危險因素無法改變或抗衡,比如年齡,隨着年齡增長髮生腦梗死的機率會增大;家族史,如果家人有腦梗死病史,那麼他將來也容易發生腦梗死;性別,相對來說發生腦梗死的患者,男性比女性多一點。
但也有很多危險因素是可以改變的,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長期吸菸、酗酒、久坐不動等不良生活習慣,都是容易發生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
當然還有其他的危險因素,比如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吸毒、長期服用避孕藥等,也容易引起腦血管病。如果能管理好這些危險因素,可以減少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
三、爲什麼有些人睡覺之前好好的,睡醒後卻得了缺血性腦卒中?
人在睡眠過程中,會有一些病理生理的變化,比如睡眠過程中,交感神經抑制,副交感神經興奮,血流緩慢。如果本來就有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基礎也不好,又有高血糖、高血脂,血液本來就很黏稠,血流緩慢的時候就容易形成血栓,所以就有可能睡醒後出現缺血性腦卒中的症狀。
另外,有清晨高血壓的人,在清晨要醒來的時候,血壓特別高。血壓高是腦卒中最大的危險因素,會造成血管的堵塞或者血栓的脫落,容易發生醒後腦卒中的情況。
還有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睡覺打呼嚕,伴有呼吸暫停,也容易發生醒後腦卒中。
四、缺血性腦卒中可以早期發現嗎?
野生李政宰惊喜现身 吃完饭载法务部长回家!揭两人「真正关系」
出現哪些症狀意味着發生了缺血性腦卒中?一般有如下幾點:
第一,語言功能障礙,突然聽不懂別人說的話,或者自己突然說不出來。
第二,口角歪斜,說話和笑的時候兩邊的口角不對稱,出現口角歪斜。
第三,肢體無力,兩手平舉,一隻手會往下垂,明顯沒有力氣。
還有一些其他的症狀,比如突然出現眩暈、走路不穩等平衡障礙,或是眼前突然發黑,或一個眼睛突然看不見等。
如果出現了以上這些症狀,可能就意味着要發生,或者發生了缺血性腦卒中,建議病人或者家屬第一時間撥打急救電話,儘快就醫。
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都會出現神經功能障礙,在臨牀上的表現有時候很難區分。共同特點就是突然發病,可以表現爲偏癱、失語,情況比較嚴重的,比如出血量大或者大血管腦梗塞,都可以出現意識障礙,這時候只能通過頭CT或者磁共振檢查來鑑別。
最後提醒大家,希望大家記住,如果自己或者身邊的家人、朋友出現了腦卒中的一些表現,千萬不要隨便吃藥,一定要儘快呼叫急救電話120或999,及時送往醫院,醫生會通過CT或者磁共振檢查判斷是出血還是缺血,再進行對應治療。
作者:李小剛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康復學組副組長
審覈:李菁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主任醫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蕭勝煌 神經外科的減壓人生觀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88期
文/鍾碧芳
攝影/許宏偉
今年七月甫上任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蕭勝煌,在聯醫服務超過35年,見證了聯醫的過去與現在,他自勉將依循傳統堅守照顧市民的職責,帶領聯醫大軍,將過去奠定的基礎發揚光大,守護251萬名市民的健康。
從前總院長黃勝堅、璩大成到今年七月甫上任的蕭勝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簡稱聯醫)一連三位總院長都是神經外科醫師,風格雖然不同,但對聯醫的未來方向願景卻一致,希望打造有溫度的社區型醫院。「出院準備、居家醫療、長期照顧、安寧善終,都是聯醫的核心價值,會一直傳承下去。」
蕭勝煌接下聯醫總院長職務時說:「一年可以成就很多事情。」不管任期多久,希望自己能再強化聯醫諸多制度,並達成堅守照顧市民的責任。
蕭勝煌曾在臺北榮總及市立仁愛醫院接受外科訓練,是前國健局局長吳浚明的得意門生,在擔任神經外科主任期間,儘管臨牀門診相當繁忙,仍在陽明大學生理所進修取得博士學位。不僅曾擔任聯醫仁愛院區的醫務長,也曾擔任臺灣外科醫學會健保主任委員長達15年;而且也做過忠孝院區院長,雖然時間不長,但督導忠孝院區院內整修工程及購置醫療儀器等,讓忠孝院區得以奠定社區醫院的基礎。
在接任聯醫總院長一職前,是擔任仁愛院區院長,期間致力提升醫療品質、強化醫病溝通、推廣安寧與改善就醫環境等不遺餘力,並致力發展急重症醫療,讓仁愛醫院順利通過醫院緊急醫療能力分級評比「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行政、臨牀經驗豐富的他,行醫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挑戰高難度神經外科領域,專研顱底手術
爲什麼會成爲醫師?蕭勝煌憶及當年學科考試,成績雖然很好,卻因緣際會選擇進入高雄醫學大學就讀,他猶記得:「那年代,高雄還很封閉,多數同學選擇醫科,是爲了日後開業做打算,但我原本最想當的是老師。」他打趣的說,自己年少時並不知道想做什麼,是用排除法進入醫學院就讀,也因爲年輕,所以選擇難度高、嚴重度及挑戰度都最高的神經外科領域,一待就是30多年。不過,雖然沒能當成老師,但卻在做了醫師之後才發現,選讀醫學系似乎也沒有違背當初想要教書的理想。
畢業後在臺北榮總擔任住院醫師時,原本想選擇骨科,是直到出國進修後,看到國外醫療的進步,想法也跟着改變。蕭勝煌說,自美返國後,受到仁愛醫院前院長曾聰明的邀請而進入聯醫體系,當時仁愛醫院在吳浚明的篳路藍縷下創建了神經外科,訓練出許多優秀的神經外科醫師,蕭勝煌就是其中一位,「恩師指派我到美國受訓,那時專研的領域是顱底手術。」
在當時,顱底手術是屬於未臻成熟的醫療領域,「顱底手術的難度在於,頭蓋骨包覆着腦部,才能保護神經系統,所以每次鑽頭骨開大刀時,都得小心翼翼、避免傷到腦神經。」他形容,顱底手術就像違反上帝之意,必須要與造物主相抗衡。
而今,隨着醫療技術與器材的進步,已經大幅提升手術的精緻度,從醫30年來,蕭勝煌見證了臺灣腦部醫學的發展,早年國內並未要求騎乘機車要戴安全帽、也沒有酒測規定,「那時一到週末假日,急診室就擠滿酒駕頭傷患者,所以幾乎天天都在開刀,一天最多開6顆腦。」不過,相較於過去需用手搖鑽花上2小時,如今技術日益精密,僅需10分鐘就能打開頭蓋骨,手術時間更從超過20小時,大幅縮短爲5小時。
【美國-Arizona】 大峽谷國家公園(南緣)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神經外科就是一門減壓課題
蕭勝煌赴美學習時,相當佩服世界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Donald Becker,經常研習其著作,「但開腦手術相當困難,不只要把人救回來,也不能讓他們成爲植物人。」他道出早期開腦手術的困境,而今在技術日漸精進下,可以使用如X光刀、加馬刀、電腦刀(CyberKnife)、諾力刀(Novalis)、質子刀(Proton Knife)、重粒子刀等放射方式來輔助,且技術相當純熟,可以在不破壞組織的情況下,達到治療的目的。
「神經外科就是一門減壓課題。」蕭勝煌形容,當初會選擇「開腦」這門相當複雜的「神經外科」,是因爲看到成就感。他指出,開腦之所以困難,是因爲屬於大手術,必須要與生命搏鬥,相當危險,「我們的頭顱就像是便當盒裡裝着豆腐,開腦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減壓,主要是把便當蓋子打開,讓豆腐有空間,腦壓就能解除。」這是以前降腦壓的觀念,所幸如今已能用更簡單的鎮靜、引流方式來降低腦壓的危害。
他認爲,開腦手術不應該着眼在把便當蓋子打開來減壓,「畢竟掀開頭蓋骨的風險太大,積極進行手術掀頭骨,反而可能會失血過多,甚至會出現延遲性出血的問題。」所以自美國返臺後,蕭勝煌積極主張手術完成後更要設法保護腦神經系統,「病患開完刀後,一定會不舒服,血壓會上升,生理上也會想要拔管,這對復原會有影響。」於是主張在病患還在重症病房時,就應該要做到鎮靜與減壓。
深造低溫治療研究,保護更多急重症病患
以腦中風來看,大多數腦中風患者是因爲大腦血管阻塞所引起,這阻塞會阻礙血液將氧氣供給到大腦,導致腦區出現腫脹,將令顱內壓升高。「當使用減壓或鎮靜方式時,腦部受到保護、消腫較快、恢復也會更好。」蕭勝煌提及當初在推廣減壓觀念時所發生的首例個案,至今仍覺得有驚無險。
1980年代,神經外科病患都必須受制於五花大綁的物理性約束,防止病患動手拔除管路。他認爲應該突破這觀念,於是引進化學性約束的方式讓病患鎮靜,「但那時代,只有麻醉藥物可以使用。」他記得那時第一個病例就是在使用麻醉藥物後,昏迷了2周還未醒,家屬及主管都以手術失敗對他產生質疑,「那時我幾乎天天巡房,擔心到睡不着覺,天天都在等待藥物代謝。」直到第四周的某個凌晨,終於接到病房護理師來電通知病患醒了,這才鬆了一口氣。
「雖然那時並非一下就洗刷罪名,但之後藥物進步,已經有很多好用的藥物可用。直到現在,減壓鎮靜觀念已經是許多疾病的主流技術了。」蕭勝煌感性地說,自己行醫的核心價值是希望能挽救病人性命,但直到40歲之後,才知道很多事情是無法掌握的,因此決定繼續深造,進行低溫治療研究,誓言保護更多病患的腦神經。
建置智慧醫療,積極打造有溫度的醫院
於今年7月甫上任的蕭勝煌,8月底隨臺北市市長蔣萬安前往上海蔘加「雙城論壇」,看到當地智慧醫療的進步,他期待自己擔任總院長期間,首要任務要放在建置聯醫的大數據中心,以及決策輔助系統,並希望能成立運營中心,以科技方式統籌監測各院區的狀況。
此外,他也認爲聯醫必須做到社區醫院的軸心,因此需發展出院準備、居家醫療、社區長照與安寧善終等醫療服務,更要陪伴病人走完人生最終一哩路。
蕭勝煌特別強調有溫度的醫療文化重要性。「不但要強化醫療服務品質,引進軟硬體人才,也要調整醫療人員的薪資結構,營造幸福職場,並要在以人本文化的架構下,讓市民感受有溫度的醫療文化。」
而對於教學的熱忱,他也始終沒有放棄。還在仁愛醫院擔任教學研究副院長任期內,就是爲期最長的PGY計劃主持人,也曾當選學生票選年度最佳優良教師。對於醫學教育默默付出的他,無私勸勉新科醫學生,選擇科系時,要先確認自己的性向及興趣,再做出最好的選擇。
上市櫃公司Q3獲利猛衝9,100億 受惠蘋果拉貨、台幣貶值效應
熱愛運動,迷上辦公室內超慢跑
熱愛運動的蕭勝煌,學生時代就擅長網球、桌球、羽球、游泳等運動。擔任行政職後,繁忙之餘,仍會抓時間動一動,像是出差在外,就會到飯店的健身房、游泳池活動筋骨;或者利用瑣碎時間,四處散步健走;抑或是在辦公室內換鞋,做時下流行的「超慢跑」,每次5至10分鐘,一天下來也能運動到半小時至1小時。
周間晚上則選擇游泳,假日經常與多年球友、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相約打網球,或到健身房跑步機跑跑步,完全不放過任何可以「活動」的機會。他笑說,家族有三高,但自己至今指數都正常,或許就是因爲是熱愛運動的緣故;也藉此呼籲高齡長輩,除了飲食控制外,適度運動確實能有效降低三高的風險,並提高身體的代謝率與心肺功能,讓身體維持健康狀態。
厲兵秣馬強內功 奮楫篤行築新篇——2023年全國結核病臨牀診療技能競賽總決賽圓滿收官
厲兵秣馬強內功 奮楫篤行築新篇——2023年全國結核病臨牀診療技能競賽總決賽圓滿收官
9月15日,由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指導,中國疾控中心結核病防治臨牀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主辦的“2023年全國結核病臨牀診療技能競賽總決賽”在京舉行。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32支代表隊的224名選手在這個結核病臨牀知識和技能競技的舞臺上一爭高下,奮勇爭先。
在開賽儀式上,北京胸科醫院院長、中國疾控中心結核病防治臨牀中心主任李曉北對大賽進行動員。他說,在國家疾控局的領導和指導下,全國上上下下都行動起來,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此次齊聚北京的全國32支隊伍是全國各地優中選優的精英,是中國結核人風采的濃縮體現,希望大家把競賽看作是檢驗選手專業技術水平、鍛鍊自己能力和素質、和其他兄弟省份選手相互學習的一個平臺,鼓勵大家都能夠放鬆心態、沉着應戰。來自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的陳園園醫生代表全體競賽選手發言,承諾尊重比賽,尊重對手,比出風格,賽出水平。
上午9點,競賽準時開考。考場內只聽到鼠標點擊的滴答聲。選手們沉着冷靜、胸有成竹、自信地展示着幾個月來學習、集訓的成果,展現着年輕結核人拼搏向上、敢爲人先的精神風貌。總決賽分爲基礎知識、影像閱片、病例分析三個模塊,競賽內容涉及結核病基礎知識、防治政策、臨牀診斷和治療、影像學檢查等各個方面,力求從不同維度考覈臨牀醫生結核病診療、防控的知識和綜合技能。除現場參賽選手外,大賽還設置了面向全國的場外同步在線答題,今年共有66324名結核病以及相關學科的醫生報名參賽,與場內選手“同臺競技”。
來自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肺科病區的唐佩軍主任醫師是第三次參加比賽,作爲一名老選手,他表示,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有機會參與到這一活動中來,親身體會並感受活動熱潮和濃厚的氛圍。通過此次活動,不僅能跟全國同行們進行交流和學習,更能通過活動的培訓和指導,提升自己和醫院在結核病臨牀診療上的能力。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沙灣市人民醫院寇玉霞說,作爲西部邊疆選手,能到北京參加比賽特別榮幸,通過與兄弟單位的交流,看到中西部地區在結核病診療中存在的巨大差異,更加堅定自己勤學理論、苦練技能的決心。經過三個環節的角逐,包含場內以及場外個人單項、個人總成績以及團體優勝的11個獎項悉數產生。15日下午,競賽總結暨頒獎大會如期召開。一改競賽前緊張、嚴肅的氣氛,整個會場都洋溢着輕鬆與歡快,選手們討論着試題,分享着經驗,相約着未來的交流和合作。
蒞臨總結頒獎大會的領導和嘉賓有國家疾控局傳防司雷正龍司長、艾滋病與結核病管理處劉海濤一級調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預防控制中心張慧主任助理、天津市疾控中心名譽主任王擷秀教授、《中國防癆雜誌期刊社》王黎霞副社長、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林明貴教授、北京市疾控中心賀曉新副主任。北京胸科醫院/中國疾控中心結核病防治臨牀中心黨委書記潘軍華、院長/臨牀中心主任李曉北、副院長孫樹學、聶曉敏、工會主席張宗德等領導班子成員以及馬璵、許紹發、唐神結、李琦、周新華、高微微等老專家。參加會議的還有全國32支代表隊的領隊、工作人員及參賽選手們,以及通過“結核幫”視頻號線上收看直播的全國各地同道。總結暨頒獎儀式由北京胸科醫院副院長、中國疾控中心結核病防治臨牀中心副主任李亮教授主持。
臨牀中心劉宇紅主任助理首先回顧了競賽自今年2月策劃啓動以來全國上下開展的有聲有色的活動,介紹了競賽不同階段培訓、選拔、出題、集訓等環節的工作,同時對總決賽場內及場外的結果進行了分析和點評。
北京胸科醫院黨委書記潘軍華代表競賽主辦及承辦方向國家疾控局給予的信任和指導表示感謝,向所有參賽隊、選手以及場外參賽同道表示感謝。他說,在過去幾個月的時間裡,我們本着“以賽促訓,以賽精技”的競賽原則,精心組織了12期、23講線上系列賽前培訓,吸引全國各地十餘萬人次參加。無論今天比賽結果如何,獎項花落誰家,我們每一支代表隊、每一位參賽選手都在備賽的過程中掌握了知識、提升了技能、增強了爲患者服務的本領,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勝利者。潘軍華書記表示,北京胸科醫院作爲全國的結核病臨牀中心,會繼續在國家疾控局的指導下,更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作用,與全國同道們共同努力,爲我國結核病防治事業多做貢獻,爲早日實現一個“沒有結核病的世界”努力奮鬥。
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傳染病防控司司長、一級巡視員雷正龍做總結講話。他首先代表國家疾控局傳防司對本次大賽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參賽選手在競賽中表現出來的拼搏進取的精神風貌和高超精湛的專業知識能力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中國疾控中心結核病防治臨牀中心/北京胸科醫院對本次大賽的精心準備表示感謝。他說,結核病臨牀診療工作是結核病防治的重要環節,是實現終止結核病流行目標的重要保證,疾控局籌劃、組織本次競賽,目的就是要通過競賽的形式,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幹,持續地提升結核病診療及防治水平。本次競賽極大地調動了全國結核病臨牀診療專業人員的學習積極性,全國上下充分動員、積極參與、認真備賽,掀起了崗位練兵的熱潮。今天的決賽是對大家學習練兵成果的一次檢驗,也希望大家能夠將知識和技能切實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並藉此機會梳理知識技能的盲點和短板,不斷提升自我,使結核病防治工作再上一個臺階。
競賽總結之後,總決賽結果以及各個獎項的歸屬在萬衆期待中逐一揭曉。湖南省代表隊憑藉紮實的知識功底、出色的臨牀診療分析水平,斬獲此次競賽團體一等獎的桂冠。來自湖南代表隊的龍則靈、徐靜以及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代表隊的韋潔獲個人總成績一等獎。其他包括場內以及場外個人單項、個人總成績以及團體優勝等11個獎項也在現場熱烈的氣氛中花落名家。厲兵秣馬強內功,奮楫篤行築新篇。讓我們以此次競賽爲契機,練好本領、夯實基礎,持續提升全國結核病防治工作質量,爲實現“一個沒有結核病的世界”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報道:北京胸科醫院 王曉華、劉宇紅
未势能源配套长征氢能翼展车打造跨省高速示范线场景,长城汽车加速氢能车辆推广应用
照片:北京胸科醫院 叢林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联合公报
冬季老人如何保暖 這六部位最關鍵
(原標題:冬季老人如何保暖 這六部位最關鍵)
寒冷冬夜,年輕人都難以抵抗那種冰冷,何況抵抗力不如當年的老年人呢?尤其是一些患有疾病的老年人更是畏寒,時常因爲冬季天氣寒冷導致身體健康狀況變得非常糟糕,甚至導致嚴重疾病。隨着冬季的到來,天氣愈發變得寒冷,大家紛紛拿出大棉襖,開始研究如何保暖。那麼如何讓老年人冬季有效的保暖呢?老人時刻要注意6個部位的保暖,到底是哪些地方呢,一塊來看看!
1、頭部保暖:外出戴帽
醫學研究發現,靜止狀態不戴帽的人,在環境氣溫爲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30%,4℃時散失總熱量佔60%。所以頭部保暖是老人最重要的保暖部位。由於天氣寒冷令血管收縮,就會出現頭痛頭暈的症狀,因爲也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2、胸腹保暖:戴個圍脖
胸腹部是人體上呼吸系統所在處,其主要臟腑是肺。老人只要一感冒,免不了咳嗽、流鼻涕的症狀,所以對肺部的保暖也不可忽視。腹部受寒會對人體的陽氣有所損傷,同時還可能引發腸道病。所以平時可以戴個圍脖,保護好胸腹部。
3、腳保暖:保暖襪+棉鞋
腳是離心臟最遠的地方,因此血液供應得比較慢,而冬天因爲寒冷,大多數老人不願意外出走動,所以腳因缺少活動,血液循環差,導致腳冰涼。腳一旦受涼,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使抗病能力下降,導致上呼吸道感染,還有可能引發凍瘡。所以老人平時要穿棉鞋配上保暖襪,保護好腳部。睡前用熱水泡腳,加少許薑片,還可以達到驅寒助眠的功效。
4、背要保暖:保暖背心
背是腎臟所在地,腎是人體精氣的來源。做好背部的保暖,可固腎強腰,以防腰椎病。因此,老年人冬季最好增添一件背心。
5、脖子保暖:高領毛衣
頸椎病是老人常有的疾病之一,而冬季是頸椎病好發的季節。頸部不但佈滿血管,還包含大椎、風池等重要穴位,一旦受涼,還會涉及到肩背部。所以老人冬天可以多備幾件高領毛衣,不但能抵擋風寒,還能避免心血管疾病的發作。
6、鼻子保暖:晨起搓鼻
人一受涼,一般面部最大的體現就是出現紅鼻子,這也代表鼻子的保暖也很重要。鼻炎是一個非常難痊癒的疾病,而感冒是鼻炎最常見的病因。所以早起可以用冷水搓幾下鼻子,促進血液循環,防治鼻炎,防止“紅鼻子”的出現。
溫馨提示:冬天非常寒冷,也是很多老年病好發的季節,老人一定要注重以上六部位的保暖,以防疾病來襲。爲人子女的也要多注意,提醒父母做好防寒工作。
運動非得大汗淋漓才行?無汗健身瞭解下
很多人認爲,運動一定要達到相應的強度,必須出汗甚至是大汗淋漓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其實不然,尤其是對於有基礎病、有心臟病的患者要區別對待。
一項研究表明,長期參加無汗運動的人,比不參加任何運動或偶爾進行劇烈運動的人,死亡率可降低75%。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可減少35%左右。
不僅增強抵抗力
“輕運動”還能降血壓
運動容易導致出汗,特別是天氣比較熱的情況下,大量的出汗容易導致脫水,有可能使有效血容量出現不足,出現胸悶、乏力、頭暈等不適;出汗也會導致機體電解質紊亂,尤其是低鉀,心臟病患者可能出現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而劇烈運動亦會使血壓升高,增加心腦血管的突發、加重風險。
因此,氣溫較高的情況下運動應更加註重養心,心血管病人量力而行,不能不動,不能過度運動,宜做一些“無汗運動”。
無汗運動即輕運動、低能耗運動,也稱爲適度運動、適度鍛鍊或輕體育。一項研究表明,長期參加無汗運動的人,比不參加任何運動或偶爾進行劇烈運動的人,死亡率可降低75%。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可減少35%左右。
運動醫學專家認爲,無汗運動使免疫系統中的天然殺傷(NK)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活性明顯增強,從而起到抵抗病毒、細菌感染和抑制體內基因突變的作用。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進行一些簡單、容易掌握的肢體動作,運動強度較輕,基本上不會出汗。另外研究表明,無汗運動還能幫助降低血壓,減少骨折和患乳腺癌、結腸癌的危險。
這些活動
對心臟更“友好”
無汗運動方法多種多樣,無汗運動只是將運動強度降低,散步、步行、慢跑、跳舞等都可以成爲無汗運動的選擇。心血管病人可以做以下這些運動保護心臟、維持心臟活力。
慢跑 有研究指出,每週慢跑2-3次,每次20分鐘左右就可完成。慢跑亦可以演化爲快走,根據個人情況選擇速度和距離。對於心血管病人來說,慢跑對增強心臟活力、血管的彈性有好處。
室內運動 如果天氣太熱,不想出門可以在室內做一些簡單的四肢活動。如擡腿、伸展肩臂、提腳跟等,做時應注意配合呼吸。心血管病人最好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若感不適,可以將運動分段分次進行,不要強求。
太極拳 很多老人喜歡太極拳,太極拳既能修身又能養性,是非常好的有氧運動。心臟不好或伴有其他病症的老年人,可以通過打太極拳調節心律,加強心肺功能。
家務活 如果沒有時間運動,就勤做家務吧。千萬不要小瞧洗衣服、做飯、掃地、擦地這些家務給人帶來的益處。一些發達國家也異曲同工地提出“非運動活動”,就是說不必刻意追求到健身房、使用專業器械進行運動,而是把運動貫穿在生活中。比如,每天擦地板15分鐘、洗車20分鐘、陪孩子玩15分鐘、騎自行車15分鐘、上下樓15分鐘等,都對身體健康有好處。
運動雖輕鬆
也得悠着點兒
無汗運動雖然溫和安全,但也有幾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不要運動過度 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承受能力有限。判斷運動是否過度,可用翌日清晨心率、血壓是否正常、睡眠質量、食慾好壞,以及有無厭惡運動心理存在等加以衡量。最終選擇個性化的運動方案。
運動時避免出現不適症狀 如果運動時出現胸悶、憋氣、心悸、頭暈、胸痛等,應立即停止,注意監測,必要時就醫。由於每個個體的基礎病不同,心臟病的種類和病症不同,注意選擇適合自己耐受的運動模式爲宜。
不對抗、不比賽 經常有老年人不服老,自尊心好勝心強,但大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抗性運動容易激發逞強好勝心理,造成超心臟負荷運動,使機體極度疲勞,免疫力下降,易患疾病,或加重心臟病,甚至發生意外事故。
總之,老年人或心臟病患者,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應在沒有任何負擔的情況下從事無汗運動,活動過程不僅是健身的過程,也應該是怡情悅性和消除精神緊張的過程。這樣,無汗運動才具有最佳的最安全的健身效果。
吃藥太多總頭暈 如何預防老人被“絆倒”
“吃的藥太多、太雜,總覺得頭暈暈的,結果摔了一個大跟頭。”許多老人在服藥過程中,隨意改變服藥劑量、盲目更改藥物種類,這些不良用藥習慣不僅損害健康,也可能導致跌倒發生。讓我們一起了解老年人常用藥物的注意事項。
“在老年朋友中,同期吃多種藥品的情況非常多見。通常我們把服用5種或5種以上的藥物,稱爲多重用藥。”北京老年醫院呼吸內科主管護師趙新新介紹,有研究表明,使用大於或等於5種藥物與老年人跌倒、殘疾、死亡風險增加相關。
趙新新指出,老年人常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心衰、失眠、便秘等,降壓藥、降糖藥、利尿藥、助眠藥等四類藥物在老年人羣中使用非常廣泛。老年人在服藥時,需要做到既要吃藥治病,又要預防因藥物因素導致的跌倒。
“日常生活中,人們還需要密切關注藥品安全警示信息,瞭解藥品不良反應,進而識別高齡老年人藥物治療的安全風險。”趙新新建議,人們可根據不同階段的治療需求,儘量簡化藥物方案;每次就診時,向醫生諮詢自己正在服用的藥品的必要性、服用時間等問題,或諮詢醫院藥物治療管理門診的醫生,幫助老人合理用藥。
服用四類常見藥物的注意事項
降壓藥
服用降壓藥時,注意做到定時監測血壓、防止低血壓的發生。在更換降壓藥或調整降壓藥劑量時,需要密切監測血壓以及身體有無其他不適,及時向醫生反饋。
降糖藥
服用降糖藥時,做到按醫囑服用各類型降糖藥及胰島素,使用藥物後在規定時間內進食,不宜空腹進行運動,定時監測血糖變化,勿隨意更改藥物劑量。
利尿藥
服用此類藥物時,注意預防電解質和水的丟失,防止出現血容量降低。應用此類藥物儘量選擇在白天,減少夜間如廁頻次,必要時可將便器放於牀旁,降低跌倒的發生。
助眠藥
此類藥物服藥前,做好睡前準備,如洗漱、飲水等,保持室內燈光適宜,牀旁放置便器,衛生間保持地面乾燥、防滑,儘量減少物品的擺放,服藥後上牀休息,減少下牀頻次。
去醫院看望病人,堅決不能帶這三樣,這是基本素養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親朋好友生病住院的情況。
爲了表示關心,很多人都會特意抽空去醫院探望他們,而且不可能空着手。
然而,即使關係再親密,有三樣東西你絕對不能帶去醫院,這是最基本的素養。
01
有刺激性氣味的物品
這包括香水、菸草和其他口氣味道重的物品。
許多病人在住院期間由於疾病或藥物副作用會對氣味非常敏感,刺激性氣味很可能導致他們的頭暈、噁心乃至嘔吐。
尤其是那些正在進行手術後期恢復的病人,身體已經遭受了嚴重的創傷,不宜接觸任何刺激性的氣味。
就比如,鮮花雖然象徵着美麗和祝福,但在醫院裡卻不合適。
因爲花朵散發出的氣味容易引發過敏問題,會給身體較弱的病人帶來額外的困擾。那些有過敏體質的,接觸到花朵後還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喉嚨發癢等症狀,甚至誘發哮喘等更嚴重的疾病。
郁亮:行业阵痛下各方都不容易,与客户、城市同步发展才能穿越周期
因此,爲了病人的健康着想,應該避免帶有刺激性的氣味物品進入醫院,以免對病人的康復產生不良影響。
02
過於豐盛的食物
每個人都喜歡吃美食,但是在病房裡,這並的不是一個好主意。
儘管我們可能覺得帶些美食可以提高病人的心情,但是在醫院,這並不大合適。
衆所周知,醫院是一個特殊的場所,需要維持清潔、無菌的環境,以防止交叉感染和細菌滋生。
帶食物進入醫院不僅可能打擾到別人,還有可能引發傳染疾病。
尤其是那些需要特殊飲食或者接受輸液的病人,他們的身體需要嚴格的營養控制,任意進食可能會對他們的康復造成影響。
記得有一次去醫院探望一位親戚,她正在接受化療。
我特意買了她最喜歡的蛋糕想給她吃,但是被旁邊的護士阻止了。
由於化療使得病人的免疫系統受損,進食需要遵循特定的飲食要求,而我帶來的蛋糕明顯不符合規定。
最後在護士的建議下,我把蛋糕留給了親戚家的孩子,這樣既避免了給她帶來額外的風險,也表達了我的關心和祝福。
03
負能量的話語和消極情緒
人們常說“言語有力量”,而在病患的療養過程中,這無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消極的話語和重複強調病情的嚴重性只會使人感到更加沮喪和絕望。
在醫院,每一個病人都在經歷着身心的痛苦。他們需要的是關懷、鼓勵和正能量。
談論病情的嚴重性,甚至講述其他病人的不治之症,這毫無疑問會給病人帶來了更大的心理壓力。
曾經和發小看望一個出了車禍的老鄉。
沒想到在閒聊的時候,發小突然提到了自己看過的一篇文章,說車禍康復很容易留下後遺症。
正式离队!广东宏远冠军教练走人,加盟福建男篮,朱芳雨完成换血
他的話不僅沒有給受傷的朋友帶來安慰,反而使他的情緒更加低落。
千萬要記住,去醫院看望病人並不僅僅只是一個簡單的拜訪。我們帶去的不僅僅是禮物,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愛和關懷。
因此,不帶有刺激氣味的物品、不帶不適合病人吃的食物和不帶負能量的話語和消極情緒,是我們探訪者必須遵守的基本素養。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就能爲病人提供最需要的支持,也是對他們最大的幫助。
痤瘡不治療能好嗎?中醫皮膚科專家這樣建議
生活中有許多人由於種種原因導致額頭、下巴、甚至整個面部長滿了痘痘。在痘痘出現的初期,很多人不懂得如何去護理,不注意個人衛生,用手或者擠使得病發部位出現了疤痕,一般深紅或者發炎的看起來都很明顯。那有痘痘該如何預防?中醫又是如何治療痤瘡的呢?爲此,榮昌區中醫院中醫皮膚科醫生薛春龍進行了解答。
出現痤瘡,要不要治療?薛春龍介紹,中醫稱痤瘡爲肺風粉刺,也就是大家平時俗稱的青春痘。很多人認爲青春痘過了青春期自然就好了,不需要治療。“實際上不是這樣的,痤瘡不及時治療的話,還是有可能會留下很多的隱患,尤其是皮膚的損害。比如痘印痘坑,嚴重會伴有瘢痕疙瘩,結節囊腫,影響學習,生活和工作,給患者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
痤瘡是如何產生的?薛春龍說:“痤瘡常由肺經風熱阻於肌膚所致,或因過食辛辣、刺激,肥厚油膩的食物,脾胃蘊熱,溼熱燻蒸於面部而成。痤瘡雖長在皮膚表面,但與五臟六腑功能失調息息相關。”
那麼,治療痤瘡的方法有哪些?薛春龍回答稱:“臨牀應用的西藥常見於抗生素以及維甲酸類的藥物,療效不穩定的同時,不良反應相對較多,一般患者及家屬都會擔心副作用,不願意配合持續性的藥物治療,所以我們中醫皮膚科堅持以中藥內服爲主,外用中西藥聯合治療爲輔,根據不同的辨證,根據患者不同的病症類型,針對性的使用藥物治療。同時配合一些中醫中藥特色治療,像比較輕的痤瘡,可以外用中藥溼敷,中藥倒模,結合現代先進的紅藍光照射,不僅效果明顯,而且不良反應大大減少;對於中重度痤瘡,有炎症的,尤其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囊腫這一類,可以再口服藥物治療同時配合火針治療。”(顧亞琴)
來源:榮昌區中醫院
海淀上線北京首個官方HPV疫苗預約平臺,已累計預約超萬人次
10月19日,記者從北京市海淀區獲悉,海淀區在全市率先上線“HPV疫苗預約平臺”,開通線上放號、排隊、預約、覈銷、接種的全流程服務通道,爲居住、工作、學習地點爲海淀區的9-45歲適齡女性,提供公平、公正、公開的預約渠道。
市民統一通過“健康海淀”公衆號進行排隊預約,轄區內所有接種單位同步停止線下登記預約HPV疫苗。截至10月11日,平臺已累計預約1.2萬人次。
可一鍵獲取37家HPV疫苗接種機構的預約服務
HPV疫苗(人乳頭瘤病毒疫苗)自2018年4月在國內上市,供不應求的同時,一些市場亂象也屢屢發生。高價HPV疫苗“一針難求”,催生出各種捆綁銷售的套路,變相加價、代約代搶等更是成爲“黃牛”獲利的渠道。
此後,多地推出市、區級統一官方線上預約平臺,有效避免適齡人羣落入消費陷阱,保障預約公平有序,海淀區“HPV疫苗預約平臺”應運而生。
據悉,海淀區擴大預約力量,增大服務供給,爲市民提供從放號到接種的全流程便捷服務,從源頭出發,做好HPV疫苗接種管理。海淀區要求符合接種條件的機構必須在官方平臺進行備案公示,可接種疫苗類型及數量由主管部門統一審覈,規範醫療機構接種行爲。
同時,預約也實現了智能化和便利化。利用“健康海淀”公衆號,海淀區爲市民提供精準、智能、便捷的官方預約入口,一鍵獲取覆蓋海淀37家HPV疫苗接種機構的疫苗預約服務,用戶可隨時瞭解疫苗的最新信息、接種機構的位置和預約情況,預約時間、剩餘可預約數量、排隊號碼等節點數據清晰可查。
所有二類疫苗平價進出,嚴格按照北京市相關標準繳費
爲有效避免一人多號、“黃牛”搶號、冒名接種、虛假接種等不當行爲,平臺線上預約採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實名制認證和身份覈驗,每個身份信息(身份證號)只能用於本人預約接種,無需上傳相關證明材料,識別後通過短信驗證碼即可生成預約訂單,最大限度地保證預防接種信息的準確性,提高預約用戶信息的安全性和隱私性。
HPV疫苗各預約渠道收費價格不一,尤其是需求最大、預防性最強的九價疫苗。海淀區開放官方HPV疫苗預約通道,爲居住、工作、學習地點爲海淀區的9-45歲適齡女性提供二價、四價、九價HPV疫苗預約服務,所有二類疫苗均平價進出,嚴格按照北京市相關標準繳費(接種服務費25元/劑次),每接種一針繳一針費用。
適齡人羣可通過“健康海淀”公衆號進行排隊預約,自動進入排隊系統等候審覈,審覈通過後系統會自動發送短信告知預約成功和接種時間。
用戶登錄平臺後,海淀區所有進駐平臺的HPV接種機構、位置、可預約量、排隊情況等信息一目瞭然,用戶可就近選擇某一機構進行預約,自動進入排隊系統,可實時查看當前排隊號碼,按預約時間準時到達預約機構進行接種,減少無效等待時間。成功接種首針的用戶,後續針次系統自動優先安排,無需再預約,有效保障居民全程接種。如預約時間不能接種,可獲得一次延期預約的機會。
“HPV疫苗預約平臺上線後,減少了現場登記、審覈等環節,節省時間,且不會造成擁堵,真正做到讓居民少跑腿、數據多跑路。”甘家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疫苗接種工作的醫生告訴記者。
“平臺正式上線以來,已有不少市民率先註冊體驗,截至10月11日,平臺已累計預約1.2萬人次。市民可以實時看到所有HPV疫苗接種機構每個時段的可預約量和排隊情況,就近選擇最合適的機構進行接種。海淀區所有HPV接種機構都進駐了這個平臺,不僅擴大了HPV疫苗服務供給、完善了服務規則,還縮短了排隊時間。之前老百姓至少半年才能約上的九價疫苗,現在只需排隊半個月就能接種。這個平臺的建立,爲老百姓提供了高效便捷、信息透明、放心接種的預約渠道,使羣衆切身感受到公平可及。”海淀區衛健委疾控科科長鹿吉順說。
新京報記者 吳爲
編輯 白爽 校對 李立軍
預防肺炎,這些知識要掌握
2023 年 11 月 28 日
能源新聞
No Comments
Ida Genevieve
預防肺炎,這些知識要掌握
原標題:預防肺炎,這些知識要掌握
秋冬季氣溫降低,肺炎感染的風險增加。肺炎主要指細菌、病毒及特殊病原體引起的肺部感染,常有發熱、咳嗽、咳痰、胸痛、氣促等典型症狀,嚴重的甚至會危及生命。瞭解肺炎的相關知識,對有效預防和治療肺炎至關重要。
肺炎可分爲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和非典型病原體肺炎。肺炎鏈球菌引起的肺炎,在細菌性肺炎中較爲常見。肺炎鏈球菌自然存在於許多人的咽喉部位,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當人體免疫力降低時,就容易被肺炎鏈球菌感染,進而導致肺炎。病毒性肺炎是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及肺泡上皮細胞引起的肺間質及實質炎症。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冠狀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都可能引起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在免疫系統受損的人羣中較爲多發,如年齡較大且身體虛弱的老人。非典型病原體肺炎包括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引起的肺炎。
肺炎患者一般會出現咳嗽、咳痰、發燒、呼吸短促、深呼吸時胸痛等症狀。其中,支原體肺炎患者主要表現爲持續性乾咳。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肺炎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一般治療、對症治療和抗病原學治療等,多數肺炎患者治療後可痊癒。一般治療包括臥牀休息,多飲水,補充充足的蛋白質、熱量及維生素等。對症治療即根據自身症狀進行祛痰、止咳、退熱等治療。如果肺炎症狀較爲嚴重,還需要進行呼吸支持,如鼻導管吸氧、高流量吸氧、機械通氣等。抗病原學治療需要先明確病原菌,然後根據病原體類型選擇對應的藥物進行精準治療。
上醫治未病。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肺炎的關鍵。建議大家在生活中注意以下幾點:室內勤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衣袖遮擋,用過的紙巾要丟入垃圾桶中;保持手衛生,飯前、便後、加工食物前,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注意保暖,避免受涼;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規律鍛鍊、均衡飲食、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增強身體抵抗力。
大道朝天
美33州控Meta靠臉書IG誘兒少上癮 蒐集個資賣廣告商
疫苗接種也是預防肺炎的有效措施之一。肺炎鏈球菌、流感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可以通過接種疫苗進行預防。2歲以下的兒童、65歲以上的老人、孕婦、免疫力低下的人羣,是肺炎的易感人羣,建議在醫生指導下及時接種相關疫苗。(張景熙 鄒宜覃)
武汉教授:看媒体疫情报导不如看方方日记
來源:解放軍報
大隱於香港中環鬧市 Pedder Arcade 專為紳士而生的全新購物體驗
小V!大盘要变盘了吗?——道达投资手记
钢雕艺术节 「嬉型钢」驳二特区亮相
能源